2018年浙江百家相对薄弱乡镇现状报告
日期:2019-07-18
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从现实国情出发,加快补齐乡村发展落后这块短板,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如何补足浙江乡村发展短板呢?日前,浙江省统计信息调查服务行业协会依据“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人均创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通宽带村居比例、万人拥有文化休闲场所、基本医疗享有医生数、污水与垃圾集中处理比例”等指标,采用2017浙江省乡镇统计资料,对全省916家乡(镇)进行了筛选,整理出浙江百家相对薄弱乡镇(见表一),为我省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平衡发展提供基础素材。现将百家相对薄弱乡镇现状分析报告如下:
表一2018年浙江百家相对薄弱乡镇名单(不排名)
乡镇名称 | 乡镇名称 | ||
1 | 青田县舒桥乡 | 51 | 天台县石梁镇 |
2 | 青田县章旦乡 | 52 | 江山市大桥镇 |
3 | 龙游县社阳乡 | 53 | 仙居县淡竹乡 |
4 | 青田县汤垟乡 | 54 | 青田县小舟山乡 |
5 | 青田县阜山乡 | 55 | 武义县新宅镇 |
6 | 青田县仁庄镇 | 56 | 婺城区箬阳乡 |
7 | 黄岩区上垟乡 | 57 | 景宁自治县标溪乡 |
8 | 青田县海溪乡 | 58 | 常山县新昌乡 |
9 | 文成县周壤镇 | 59 | 仙居县安岭乡 |
10 | 庆元县官塘乡 | 60 | 莲都区峰源乡 |
11 | 景宁自治县大地乡 | 61 | 遂昌县黄沙腰镇 |
12 | 青田县仁宫乡 | 62 | 遂昌县焦滩乡 |
13 | 乐清市龙西乡 | 63 | 仙居县湫山乡 |
14 | 缙云县大洋镇 | 64 | 龙泉市屏南镇 |
15 | 玉环市海山乡 | 65 | 景宁自治县鸬鹚乡 |
16 | 庆元县荷地镇 | 66 | 缙云县大源镇 |
17 | 云和县赤石乡 | 67 | 龙游县庙下乡 |
18 | 柯城区姜家山乡 | 68 | 龙游县塔石镇 |
19 | 天台县泳溪乡 | 69 | 平阳县山门镇 |
20 | 庆元县张村乡 | 70 | 武义县大溪口乡 |
21 | 庆元县举水乡 | 71 | 庆元县五大堡乡 |
22 | 青田县巨浦乡 | 72 | 黄岩区上郑乡 |
23 | 青田县祯旺乡 | 73 | 开化县中村乡 |
24 | 青田县黄垟乡 | 74 | 婺城区苏孟乡 |
25 | 景宁自治县九龙乡 | 75 | 青田县方山乡 |
26 | 庆元县左溪镇 | 76 | 庆元县江根乡 |
27 | 龙泉市道太乡 | 77 | 苍南县赤溪镇 |
28 | 缙云县方溪乡 | 78 | 龙游县石佛乡 |
29 | 泰顺县雪溪乡 | 79 | 常山县大桥头乡 |
30 | 永嘉县溪下乡 | 80 | 青田县贵岙乡 |
31 | 苍南县南宋镇 | 81 | 仙居县溪港乡 |
32 | 景宁自治县毛垟乡 | 82 | 龙泉市锦溪镇 |
33 | 庆元县百山祖镇 | 83 | 黄岩区平田乡 |
34 | 永嘉县云岭乡 | 84 | 仙居县步路乡 |
35 | 永嘉县碧莲镇 | 85 | 苍南县凤阳畲族乡 |
36 | 乐清市仙溪镇 | 86 | 平阳县青田畲族乡 |
37 | 景宁自治县渤海镇 | 87 | 永嘉县巽宅镇 |
38 | 云和县安溪畲族乡 | 88 | 遂昌县高坪乡 |
39 | 庆元县安南乡 | 89 | 开化县何田乡 |
40 | 磐安县大盘镇 | 90 | 遂昌县龙洋乡 |
41 | 仙居县双庙乡 | 91 | 庆元县淤上乡 |
42 | 庆元县贤良镇 | 92 | 龙泉市小梅镇 |
43 | 乐清市岭底乡 | 93 | 景宁自治县大均乡 |
44 | 龙泉市龙南乡 | 94 | 龙泉市竹垟畲族乡 |
45 | 衢江区举村乡 | 95 | 遂昌县蔡源乡 |
46 | 平阳县南麂镇 | 96 | 泰顺县南蒲溪镇 |
47 | 磐安县盘峰乡 | 97 | 遂昌县北界镇 |
48 | 磐安县窈川乡 | 98 | 衢江区湖南镇 |
49 | 青田县章村乡 | 99 | 景宁自治县景南乡 |
50 | 青田县万阜乡 | 100 | 嵊州市雅璜乡 |
百家薄弱乡镇的基本特征
全省百家薄弱乡镇由于所处区位独特,以及经济资源、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先进乡镇在经济实力、发展质量等方面差异较大。
一、独特的资源环境。百家薄弱乡镇区域特征特别明显,从设区市来看主要分布在六个市(见表二),薄弱乡镇占比最多是丽水地区,占到一半以上。薄弱乡镇在人们印象中总是认为是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地方。实际上,薄弱乡镇也有许多可圈可点地方,主要表现在:(1)“依山傍水”。有94%的乡镇位于山区、半山区,它们处于岗峦连绵,溪涧密布,青松翠竹,鸟语花香的“世外桃园”中,大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原始般的自然风光。(2)“此疆彼界”。在薄弱乡镇中,属于县区、省市交界的边缘乡镇占到35%,它们位于区域的边关,有的是被称为“小码头”的边贸集镇;有的被描绘成“城市后花园”的林海深处;有的是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协调发展的友谊桥梁。(3)“红色基因”。在薄弱乡镇中有不少是传统的革命老区,素有“浙江延安”、“红色井冈山”之称,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助力发展的金种子。(4)“海角地偶”。在薄弱乡镇中,还有6%乡镇位于海岛或丘陵地带,它们虽然位于大海边缘或平原“后方”,但所处位置在沿海或较发达地区辐射之下,感觉好似被遗忘的“角落”。薄弱乡镇呈现出与生俱来的优越生态环境、丰富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向世人展示出它迷人的风采。
表二 薄弱乡镇区域分布情况
设市区
| 温州市 | 绍兴市 | 金华市 | 衢州市 | 台州市 | 丽水市 |
薄弱乡镇家数 | 16 | 1 | 7 | 12 | 12 | 52 |
二、薄弱的经济实力。从总体上看,薄弱乡镇二三产业单薄,经济总量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一看经济结构。在薄弱乡镇中,基本上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见表三),有些乡镇已建成原生态的农品生产基地,有的乡村传统生态养殖业蓬勃发展,更有的乡镇生态公益林已然郁郁葱葱,农副产品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薄弱乡镇先天不足的问题显露无遗,仍有13%乡镇未有任何企业,20%无工业经济,这些乡村集体经济实显拮据。二看从业结构。在百家薄弱乡镇的45万劳动大军中,从事农业工作的占到近七成,而从事服务业的只占到二成,从事工业活动的仅为一成左右。这种状况表明,薄弱乡镇的发展水平仍旧停留在经济扩张的初期阶段。三看财政收入。在薄弱乡镇中,有87%的乡镇年度公共财政收入不到千万元,五百万元收入以下的占到46%;薄弱乡镇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只有443元,不到全省乡镇平均的8%,一部分薄弱乡镇依靠财政转移支出维持运转,可谓“阮囊羞涩,行止两难”。四看社会消费。百家薄弱乡镇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6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达到1.29万元,与全省乡镇人均相比只占到44%,连一半都不到。但近几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流通环境开始改善,人流商流互通有无,带动了当地社会消费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表三 百家薄弱乡镇产业结构情况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具有对应产业的乡镇数 | 100 | 80 | 87 |
从业人数 | 311313 | 53995 | 89019 |
从业人数占比(%) | 68.5 | 11.9 | 19.6 |
三、不足的基础条件。百家薄弱乡镇相对先进地区而言,普遍存在公共设施欠缺,人口集聚性较差,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主要体现在:(1)设施落后。在百家薄弱乡镇中,部分乡镇道路多年失修,污水排放、垃圾处理、集镇绿化亮化等较为落后。(2)网点缺少。目前,薄弱乡镇基本每乡镇仅设有1至2家银行办事处,一些集聚点金融服务还空白。(3)执医短缺。薄弱乡镇每乡镇平均只有9.1个执业医生,在医疗保障服务与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4)文娱缺乏。相对来讲,近几年薄弱乡镇在文化发展、休闲建设上呈现亮点(见表四),百家乡镇平均拥有文化、休闲设施为0.93个/村,接近每村一家的水平。但发展极不平衡,仍有四分之一乡镇基本无文化休闲设施。由于与先进乡镇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影响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交通信息等方面,总体差距有所扩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作为基础条件“落后生”的薄弱乡镇更要摆脱固有思维定式的束缚,努力奔跑才能改变面貌。
表四 百家薄弱乡镇平均每村拥有文化休闲场所情况
乡镇平均每村拥有场所数(%) | 50%以下 | 其中不到2村拥有 | 50-100% | 100%以上 |
薄弱乡镇家数 | 37 | 25 | 12 | 49 |
发展滞后的客观原因盘点
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在发展过程中,薄弱乡镇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困惑,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总能呈现出某些共性。
一、环境条件制约是发展难以改善的关键因素。由于薄弱乡镇天然的独特区位和自然条件,在以前还成为制约乡村发展“拌脚石”。一是受资源保护限制。在百家薄弱乡镇中,24%乡镇位于库区或上游,41%乡镇是主要溪流源头或重要支流,由于受到水源地保护限制,经济发展遇到各种困难,一些第二产业无法引进投产。二是受基础条件制约。实际上薄弱乡镇最大的优势,就是大自然禀赋它丰富的资源,但受地理位置、基础落后、交通不便等影响,投资成本高而回报率低,使得外地客商长期不愿来开发,造成资源利用率比预想的要低得多。薄弱乡镇要发展,开发利用是基础,没有实足的投资,振兴发展无从谈起。
二、城乡二元结构是偏远农村实现振兴的重要阻碍。在原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打破之前,城乡发展面对的是同一个大市场,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即形成以市场主导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把城市放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资源要素向城市倾斜,而把偏远农村放在了从属地位,造成发展短板愈发明显。表现在:(1)公共产品服务滞后。从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角度看,2016年,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8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别是农村的1.6倍和2.1倍。我省薄弱乡镇与先进地区比较大致也是这个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乡村公共服务政策投入严重滞后。(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之前一直认为,制约薄弱乡镇发展的是自然条件,仔细观察分析根本原因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有个现象应当引起注意,就是薄弱地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不愿继续留在那儿,而是要搬到外面再发展。有实力企业转移了出去,薄弱乡村发展就会步履维艰。是什么导致薄弱乡镇的人力、财力、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呢?究其原因是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实质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背后使然。只有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薄弱地区才能迎来翻身的“明天”。
三、劳动力外流是削弱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至关因素。乡村发展离不开致富领头人扎根当地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有个说法叫“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薄弱乡镇劳动力外流,流出的可都是青壮年劳力啊,里面不乏有劳动技术能人和致富能手。早期,确实因农业生产率低下,其他产业又发展滞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生存理性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现象。百家薄弱乡镇中,大约有46%正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当地最大的经济来源。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造成流出地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匮乏,基础建设推进缓慢,制约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其次,在劳动力外流严重的乡村中,绝大多数村干部以中老年为主,接受新事物缓慢,带动村民发展致富的能力有限。再者,有些乡村出现街道无市、集聚无力、村寨冷清的现象,这种凋敝场景充分反映出发展活力逐渐缺失。最后,更严重的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伤及惠农惠民政策实际效力下降,政策落实困难。总之,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本,它严重外流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间接阻滞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极其不利。
薄弱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有些村镇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不强,发展观念守旧,安于政策救济等等,也是造成乡村发展落后重要原因。
改变薄弱面貌的几点建议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面对现状,要认清差距、找准问题、明晰对策,靠努力、靠奋斗,扭转困境,打开局面,改变薄弱乡镇旧有面貌。
一、发挥优势,多元融合推动乡村发展。众所周知,薄弱乡镇发展应从乡镇本身的情况出发,以具有的地域性、差异性和多元性,决定乡村应该走怎样的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道路。首先,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做大做强农林产品项目。薄弱乡镇位于农区,农林产品资源丰富,要在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主导集约化经营。这样既能富民,又能富村,更能长远。其次,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在做优服务业上下功夫。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地以景观、休闲、养生等为特色的服务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且相对分散,游客总觉得很多不便。应从资源统筹与有效整合入手,加强人文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尽快形成当地完整的旅游、服务链条,并主动对接周边甚至更远城市,做大第三产业。最后,利用原有企业深耕优势,挖掘与盘活第二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拓展新路,要走企业与市场对接、产业与院所对接、产品与媒体对接,打造完整的产销链条,并帮助企业强化技术改造,优化经营环境,使其如鱼得水,展翅腾飞。总之,薄弱乡镇要选准、激活、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乡村特色品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建成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以暂新的面貌向人展示。
二、弥补短板,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回流创造条件。乡村振兴需要项目落地、劳力回乡,这些都需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基础条件。一是加大对公共产品投入力度。相比城市,薄弱乡镇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适度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大力改善农村水利、交通、居住、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缓解乡村发展的短板。二是努力在公共服务建设上有所突破。政府应当增加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方面投入,不断提升乡村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生活保障、文化体育活动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培训,促使现有劳动者由体力型劳动转变为技术型、智力型劳动,提升劳动致富能力,这样既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能带动在外劳动力回流,提升本土经济活力。
三、重构机制,营造实现振兴的发展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立足于当地资源要素充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让乡村的宜居条件、田园风光成为留住农民、吸引市民的稀缺资源。这种战略性的思路转变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新机制。(1)建智囊团。决策正确与否将决定今后乡村振兴取得如何成效。因此,薄弱乡镇要发展,专家顾问不可少。顾问团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规划编制、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决策调研、经验总结等服务。特别在有些事情难以决策时,就要搬出智囊团,请这些顾问来出点子想办法。有了专家的出谋划策,薄弱乡镇乡村振兴工作会越走越宽。(2)重塑蓝图。好的发展思路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在全省统一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下,重新布局各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既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尽快改变乡村落后面貌,又要尊重现有的村落布局,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乡土人情。(3)政策联动。各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改革财政分配机制,适当向薄弱乡镇倾斜,让当地政府在面对乡村功能缺失和面貌落后时,能为精准施策助微薄之力。同时要引入多元投入机制,尤其要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力争做到精准扶持。(4)差别推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民族特色、文化脉络,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5)激发主体。一方面薄弱乡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奔着问题调研,围绕难题突破,以新视野确立发展新格局,脚踏实地,不断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另一方面要顺应村情民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做到目标任务要符合实际,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只有这样, 薄弱乡镇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协调,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人文资源相融合,经营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乡村环境美化、农民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