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文明礼让大对比--- 2019年浙江省县市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情况揭晓
日期:2019-11-01
斑马线虽小,但一头连着安全,一头连着文明,是检验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近年来,我省各地普遍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传导文明交通意识,在城市有红绿灯、监控或志愿者的斑马线上,越来越多的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礼让,当然这背后需要文明行动的助力,更有广泛的宣传和引导。但在无红绿灯、无监控、无志愿者即“三无”条件下,各地文明礼让斑马线情况又如何呢?最近,浙江省统计信息调查服务行业协会对全省89个县市区围绕“斑马线前文明礼让”开展专题深度调查,用数据来给大家说话。
全省斑马线礼让率座次排定
文明之“行”,始于“足下”。众所周知,斑马线前文明礼让评价指标使用最高的就是斑马线礼让率,也称斑马线守法率,是指在符合礼让标准的机动车(也叫应礼让车辆)中实际礼让车辆(也叫礼让车辆)的占比。本次调查采集地选择在各县市区城区内随意抽取无红绿灯、无监控的斑马线上,观察时间为非节假日上午9点到12点。经现场架设的调查仪器记录,2019年浙江省县市区斑马线礼让率情况见表一。
表一 2019年浙江省各县市区斑马线礼让率情况
序号 | 县市区 | 斑马线礼让率% | 序号 | 县市区 | 斑马线礼让率% | |
1 | 杭州下城区 | 85.8 | 46 | 杭州建德市 | 29.3 | |
2 | 金华武义县 | 85.4 | 47 | 温州瑞安市 | 29.1 | |
3 | 金华义乌市 | 85.4 | 48 | 温州乐清市 | 28.6 | |
4 | 金华磐安县 | 83.6 | 49 | 杭州余杭区 | 27.3 | |
5 | 舟山嵊泗县 | 78.0 | 50 | 丽水云和县 | 25.0 | |
6 | 舟山岱山县 | 66.7 | 51 | 台州黄岩区 | 25.0 | |
7 | 衢州江山市 | 66.0 | 52 | 温州泰顺县 | 25.0 | |
8 | 杭州上城区 | 65.2 | 53 | 杭州淳安县 | 23.5 | |
9 | 衢州常山县 | 63.9 | 54 | 杭州桐庐县 | 22.7 | |
10 | 杭州江干区 | 63.3 | 55 | 湖州长兴县 | 22.2 | |
11 | 杭州西湖区 | 60.2 | 56 | 台州椒江区 | 22.1 | |
12 | 金华金东区 | 60.0 | 57 | 绍兴柯桥区 | 20.0 | |
13 | 丽水遂昌县 | 59.3 | 58 | 温州瓯海区 | 20.0 | |
14 | 嘉兴海宁市 | 54.5 | 59 | 宁波镇海区 | 19.4 | |
15 | 金华婺城区 | 51.0 | 60 | 温州平阳县 | 19.2 | |
16 | 衢州柯城区 | 50.0 | 61 | 丽水缙云县 | 18.4 | |
17 | 温州鹿城区 | 50.0 | 62 | 湖州安吉县 | 18.2 | |
18 | 金华东阳市 | 47.8 | 63 | 嘉兴桐乡市 | 16.7 | |
19 | 衢州龙游县 | 47.7 | 64 | 宁波江北区 | 15.8 | |
20 | 杭州滨江区 | 46.8 | 65 | 温州洞头区 | 15.5 | |
21 | 台州天台县 | 46.2 | 66 | 湖州德清县 | 15.0 | |
22 | 金华兰溪市 | 45.8 | 67 | 杭州拱墅区 | 13.3 | |
23 | 金华永康市 | 44.0 | 68 | 嘉兴海盐县 | 13.3 | |
24 | 衢州衢江区 | 42.1 | 69 | 温州苍南县 | 13.2 | |
25 | 温州龙湾区 | 39.8 | 70 | 宁波北仑区 | 12.8 | |
26 | 绍兴新昌县 | 39.3 | 71 | 台州温岭市 | 12.0 | |
27 | 杭州临安区 | 38.9 | 72 | 丽水庆元县 | 11.1 | |
28 | 嘉兴嘉善县 | 37.5 | 73 | 衢州开化县 | 11.1 | |
29 | 嘉兴南湖区 | 37.5 | 74 | 台州仙居县 | 11.1 | |
30 | 丽水龙泉市 | 37.5 | 75 | 湖州南浔区 | 9.8 | |
31 | 杭州富阳区 | 37.0 | 76 | 宁波慈溪市 | 9.7 | |
32 | 绍兴嵊州市 | 36.8 | 77 | 湖州吴兴区 | 7.7 | |
33 | 杭州萧山区 | 36.4 | 78 | 台州玉环市 | 7.7 | |
34 | 舟山定海区 | 35.7 | 79 | 台州临海市 | 7.5 | |
35 | 宁波鄞州区 | 35.4 | 80 | 宁波奉化区 | 4.4 | |
36 | 丽水景宁县 | 35.4 | 81 | 丽水青田县 | 2.9 | |
37 | 丽水莲都区 | 34.8 | 82 | 温州文成县 | 2.3 | |
38 | 宁波象山县 | 33.3 | 83 | 绍兴上虞区 | 2.0 | |
39 | 绍兴诸暨市 | 32.3 | 84 | 嘉兴平湖市 | 1.7 | |
40 | 宁波余姚市 | 32.0 | 84 | 嘉兴秀州区 | 0.0 | |
41 | 温州永嘉县 | 31.7 | 85 | 宁波海曙区 | 0.0 | |
42 | 舟山普陀区 | 31.3 | 87 | 宁波宁海县 | 0.0 | |
43 | 金华浦江县 | 29.8 | 88 | 绍兴越城区 | 0.0 | |
44 | 台州路桥区 | 29.7 | 89 | 台州三门县 | 0.0 | |
45 | 丽水松阳县 | 29.6 | -- | --- | --- |
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礼让斑马线,你家乡做得好吗?不用多说表一数据已经非常直观的告诉大家了。从上表对比可见,全省各县市区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情况大相径庭,这可是在交管监控有效监管之外全省各地礼让斑马线的真实写照。
可喜的现象:五分之一县市区礼让率超50%
好似铁杵磨针,心坚自有成针日。近几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驾车理念正在发生悄悄地改变,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全省有将近20%县市区总体礼让率超过50%,充分说明我省礼让文明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是令人鼓舞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一、标杆县市区突颖而出。杭州下城区位居2019年浙江县市区斑马线礼让率排行榜首,得分85.8%;其后的金华市武义县、义乌市和磐安县,礼让率均超过80%。这四地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率超过八成,虽然谈不上“十全十美”但也非常不容易了,从目前看基本称得上做到“自觉”车让人的境地,值得各地学习。
二、超越“合格线”值得点赞。点赞是对近几年来开展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和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肯定。习惯上人们将百分制的六十分定义为合格线。2019年礼让率越过“合格线”的县市区有十二个,除了标杆县市区和排行老五的舟山嵊泗县礼让率为78%外,其余县市区斑马线礼让率均在60%至70%之间。从目前各地实际情况看,礼让率超过60%表明在无监控下机动车自觉礼让斑马线做得“过得去”了,至少在当地已有多数司机在斑马线前本能的出现礼让行为。当然,从守法角度看,仅仅越过“合格线”是远远不够的,务必再接再厉,在社会上营造起“斑马线礼让”的浓厚氛围,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遵从规则,向往文明。
三、礼让“先行”地市浮出水面。“走在前列“是浙江人砥砺先行的内在精神动力。据监测统计,浙江各地市斑马线礼让率情况出现两极倾向状况(见表二),杭州、金华、衢州、舟山等四地市礼让率均达过半的“分水线”,分别为56.4%、58.1%、58.5%和58.7%,走在了浙江的前列,并与其他地市拉开不少差距。“礼让斑马线”让四地群众享受到交通管理成果与获得感。杭州各县市区公交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蔚然成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是杭州靓丽的“名片”,为私家车等其他车辆起到了很好的的表率作用。 “先行”地市社会车辆文明礼让率过半,并不意味着斑马线前礼让情况就达标了,而是更需要持续跟进、紧抓不放、继续提升。只有这样,礼让才能变成城市永久的美丽风景。
表二 2019年浙江设区市斑马线礼让率情况
排序 | 设区市名称 | 斑马线礼让率(%) | 排序 | 设区市名称 | 斑马线礼让率(%) | |
1 | 舟山市 | 58.7 | 7 | 绍兴市 | 23.1 | |
2 | 衢州市 | 58.5 | 8 | 台州市 | 21.5 | |
3 | 金华市 | 58.1 | 9 | 宁波市 | 18.7 | |
4 | 杭州市 | 56.4 | 10 | 嘉兴市 | 12.2 | |
5 | 丽水市 | 35.3 | 11 | 湖州市 | 12.0 | |
6 | 温州市 | 26.8 | -- | -- | -- |
值得深思:礼让率中位数仅29.6%
中位数,统计学专用名词,它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他大,有一半的数据比他小。2019年浙江县市区斑马线礼让率中位数为29.6%,可以说全省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数据背后值得琢磨?
首先,低礼让率县市区“居高不下”。斑马线礼让率低于20%的县市区占到全省34.8%,即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处于低礼让率状态。如果将礼让率少于5%的称为无礼让现象,全省就有10个县市区符合这种情况,其中宁波3个、嘉兴和绍兴各2个,温州、台州和丽水各1个。在人们体验和观察中,低礼让率地区在遇到没有摄像头的路口,如果没有交警的帮忙,等待过路的行人依旧只能望着一辆又一辆车疾驰而过。在这些地区实现斑马线前文明礼让,显然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其次,中等礼让率县市区尚缺“紧迫感”。位于中位数上下、礼让率在20%至40%的中等礼让率县市区共有34个,其中,杭州有7个、温州6个、丽水5个、绍兴4个、宁波和台州各3个、嘉兴和舟山各2个、湖州和金华各1 个。这一群体数量不少,斑马线前礼让率表现显然也不太理想,需要一份“快马加鞭”的紧迫感,形成严管严查的高压态势,让“礼让斑马线”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司机在斑马线前的礼让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解除思想中固有的“顽疾”,才能有效提升全社会的礼让率,让礼让文明行为持久下去。
最后,地市之间礼让率“鸿沟”有点大。从表二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全省11个地市中有6个地市斑马线礼让率在30%以下,其中嘉兴、湖州两市礼让率只有12%左右,实在太不尽人意了。这种“踌躇”现象需要作出深刻的反思,并应彻底摈弃“迟疑”行为。各地市礼让率较大差异与众多县市区较低礼让情况必然导致全省礼让率下移,表明全省出行文明环境还需要化大力气改善。
社会礼让率如何突破瓶颈?
“礼让斑马线”离不开交通管理者的努力,提升文明行为更需要全社会的综合施策,持之以恒。监测数据告诉我们,浙江县市区“礼让斑马线”水平不是高了,而是亟须尽快突破瓶颈大幅提升礼让率水平。
第一,整治“拖后腿”现象。各地除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礼让斑马线”和专项整治活动外,对重点、难点“斑马线”要进行逐项分析,特别要找出制约礼让率提升的关键原因,并多措并举解决“有监控就礼让、没监控就抢过”的选择性礼让等突出问题,在深化推进、巩固提升上下功夫,让“礼让斑马线”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让礼让意识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最终杜绝“拖后腿”的斑马线。
第二,发挥标杆作用。让公交车带头礼让斑马线,当好“标杆”,由他们带动其他私家车遵守文明礼让的交通规则。出租车主管部门要通过安全文明宣传,以及曝光不礼让斑马线的违章行为,督促驾驶员规范行车,文明营运。对行政事业单位公车及工作人员的私家车强化不礼让抄告、曝光机制,压实工作单位监管责任,促使公职人员起带头表率作用。
第三,发动社会人人参与。“斑马线礼让”,让出的是驾驶员和行人对文明的共识,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在文明礼让考试中做到双方互相体谅,取得实效。各地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好方法、好方式,如认领示范路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典型选树等等形式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省要将礼让斑马线列入对各地区经常性工作考核内容之中,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下去。总之,每个公民应从“礼让斑马线”做起,争做文明交通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人人敬畏的规则,让礼让传递社会的美好,让出幸福感和安全感。